让少妇高潮无乱码高清在线观看,国内永久免费crm系统,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久久,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熱點新聞

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新聞

(市)蘇州高新區:點綠成金“碳”新路

發布時間:2023-04-17

刊于《蘇州日報》2023年04月17日頭版

       城西,這片綠意盎然的熱土正孕育著蓬勃活力。

       最近,白蕩水質凈化廠上蓋光伏項目正式開工建設。作為江蘇省首個索結構柔性支架水質凈化廠,該項目采用的“光伏+凈水廠”模式,因地制宜、就地利用,從而實現能效最高、能耗最低的雙贏效果。

       提升產業“含綠量”,發展更有“含金量”。眼下,多個綠色低碳省市級“首個”正接連落地蘇州高新區,在綠色低碳產業領域新能源、新技術、新業態發展上搶占制高點。

       以綠色提高“質”的成色,激發“進”的潛能,2022年,蘇州高新區集聚綠色低碳產業企業超80家,涵蓋清潔能源、清潔生產、節能環保、生態環境及綠色服務等綠色低碳核心產業,其中規上綠色工業企業61家,綠色服務業企業20家,綠色低碳產業集群工業產值515億元,同比增長35.88%,新增重大項目數31個。

       澎湃綠動能,繪就新藍圖,綠色正成為蘇州高新區高質量發展的鮮亮底色。

 

做好“加減法”——集聚綠色產業創新集群強動力

       發展綠色產業,如何推動相關產業從起勢到成勢,再到優勢發展?

       蘇州高新區的解題答案是:做好“加減法”,走出一條依靠科技進步、延長產業鏈條、降低資源消耗、優化生態環境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做到“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

       做減法,推進產業存量變綠。以綠色為“尺”,推進產業存量變綠,深入實施工業企業資源集約利用綜合評價,加快淘汰落后低端產能,促進區內福田金屬、松下電子等重點企業節能技術改造,2022年規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大幅下降,推動綠色低碳技術研發與突破。

       目前,全區集聚了以萊克電氣、愛普電器、NGK熱工、大乘環保新材等為代表的高效節能裝備制造產業和以NGK環保陶瓷、濱特爾水處理、云白環境設備等為核心的先進環保裝備制造產業,全力推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進一步夯實高質量發展底盤。

       做加法,依靠產業增量添綠。加快引育新動能,在分布式光伏、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基礎上開辟新賽道,不斷激活創新因子、集聚創新要素。

       全區集聚了阿特斯陽光、固德威等代表性企業,蘇高新綠色低碳產業示范基地授牌成為市級新能源產業園,科倫特新能源汽車絕緣母排項目、斯科車規級碳化硅芯片模組項目等新能源汽車產業項目入選2023年蘇州市重點項目清單;光伏領域2022年共備案分布式光伏項目84個,新增備案容量130.23兆瓦,新并網裝機32.07兆瓦,同比增長一倍以上,全年發電量1.1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4.32%。

       向科技借力、向創新求解,在綠色低碳發展之路上破立并舉,這是膽識,更是決心,匯聚起蘇州高新區綠色低碳產業創新集群建設的強大合力。

 

加碼綠色金融——“活水”精準潤澤產業田

       培育“綠動力”,激活“綠動能”,金融“綠動”不可或缺。

       當下,蘇州高新區正全面提升金融工具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引來綠色金融“活水”助力綠色低碳產業創新集群建設。

       發行全省首單規模2億元的“碳中和”綠色債券,募集資金主要用于區內具有碳減排效益的綠色建筑項目,在直接融資市場實現了精準突破,推動全區優質資源精準配置,預計可實現協同二氧化碳減排量633.22噸/年、節能量237.16噸標準煤/年。

       制定“綠色租賃”金融服務方案,深化綠色金融協同賦能,提高區域綠色低碳企業融資可得性,加大對區內綠色低碳和節能環保產業支持力度。

       大力推動各種綠色低碳應用場景的開發合作,通過舉辦“蘇州高新區低碳科技+保險創新發展推介會”等專題活動,激發綠色低碳產業與銀行、保險等金融資源的協同互補效應,推動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項目、智能微網示范項目及光儲充一體化示范項目等深度合作與健康發展。

       金融是經濟發展的血脈,血脈通,發展才有動力。如今,金融力量正匯聚成汩汩“活水”,潤澤綠色產業集群加速發展。

 

厚植綠色基因——深挖潛能向“新”而行

       播撒綠色希望,收獲累累碩果。

       全國首批綠色園區、綠色產業示范基地、綠色低碳示范園區、江蘇省碳達峰碳中和科技成果轉化基地、中日綠色產業創新示范區……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蘇州高新區收獲了諸多國家級的“綠色名片”,“綠色基因”已悄然滲透在高質量發展的各個方面。

       太湖畔,莊里山,即將投用的南京大學蘇州校區按照國家綠色三星級校園建設,綠色建筑項目面積占比達100%。據介紹,僅南京大學蘇州校區東區的本碩宿舍建筑組團,就采用了BIM、海綿城市、可再生能源等10多項創新綠色建筑技術。

       推動綠色發展,綠色技術大有可為、空間廣闊。目前,區內已集聚清華蘇州環境創新研究院等眾多大院大所,圍繞水、氣、土壤、固廢等修復治理技術、新型環保裝備及材料、智慧環境等領域不斷探索。

       “綠”變催生“智”變。蘇州高新區還將推動5G、工業互聯網標識、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全鏈條、全要素賦能綠色制造業發展,開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綠色制造業融合發展試點示范,加快數字化低碳解決方案應用推廣,不斷提高產業創新濃度。

 

       綠水長流、“風”“光”無限。接下來,蘇州高新區將鞏固提升綠色發展優勢,深挖綠色潛能,推動產業結構向“新”而行,能源結構向“綠”轉變,不斷提高發展“含金量”“含新量”“含綠量”,讓綠色發展底氣更足,氣質更佳。(蘇報駐高新區首席記者?劉曉平?蘇報通訊員?姚金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