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于《蘇州日報》2024年01月09日 頭版
上市公司數量是區域經濟活力的表征。
在剛剛過去的2023年,這樣的表征在蘇州高新區格外引人關注:
5家公司成功登陸資本市場,新增上市公司數量并列全市第一,首發募集資金金額全市第一,全區上市企業總數達到33家。
蘇州高新區何以成為上市企業的“搖籃”?上市企業的“高新軍團”又為這片創新創業的沃土帶來了什么?一聲聲清脆鑼聲背后,蘇州高新區緊抓資本市場重大改革契機,念好“誠、惠、謀”三字經,多管齊下持續推動企業上市。企業擁抱資本市場熱情高漲,紛紛開足馬力進軍資本市場,加快調整產業結構、尋求更大生長空間。
藉此,區域經濟的轉型升級正由點及面、量質并舉地加快推進。
“誠”助力——
真金白銀精準“滴灌”
過去一年,上市捷報頻傳,資本市場“高新軍團”星光閃耀。
2月,裕太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云敲鑼”形式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6月,阿特斯在科創板鳴鑼上市,成為蘇州科創板上市的第50家企業;7月,國內多肽合成試劑的龍頭企業——蘇州昊帆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登陸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10月,全球知名點膠工藝設備供應商——蘇州卓兆點膠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是北交所首批完成“12+2”審批速度發行的企業;12月,中國領先的模擬IC圖案晶圓提供商——蘇州貝克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
上市公司數量和質量一向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晴雨表”。登陸資本市場,不僅僅要靠企業自己發力,更離不開“有形之手”的開路搭橋。如何揮動“有形之手”?蘇州高新區的解題思路,首先源于一個“誠”字——用真金白銀助力企業“上市”。
高新區構建了覆蓋天使投資、VC、PE、產業投資、并購定增等企業全生命周期的基金投資體系,先后助力國芯科技、普源精電、裕太微、阿特斯等區內企業成功登陸資本市場。
同時,高新區不斷擴大金融資源“蓄水池”,加強數字金融生態圈企業、基金、金融機構等要素資源導入。今年以來,軟銀中國資本、國科浩宇基金、九鼎投資、長江證券、中信證券、蘇高新東吳進出口等重點項目落戶,多維賦能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在“資源高地”蘇州金融小鎮,已累計引入各類投資機構超1100家,集聚基金規模超2500億元,吸引了服貿基金南方運營總部、高投集團(毅達資本)、紐爾利資本、拾玉投資、遠海明華等一大批國內外知名機構注冊落戶和入駐辦公。
“活水”涌泉,熱土向“新”。阿特斯在獲得融資后,不斷加速一體化進程;固德威、普源精電等企業在獲得投資后,持續發力研發,業務實現高速增長。還有各個產業領域的企業在獲得投資后,進一步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在科技創新、市場營收等方面不斷突破,上市企業“后備軍”不斷壯大。
“惠”服務——
把“上市夢”“種”到企業心中
要形成上市公司軍團,必須要有一批好企業。一個又一個新生力量的加入,一家又一家逆勢前行的上市企業,與區內創新創業的沃土分不開。
科創企業,資本市場的“寵兒”,也是蘇州高新區逐浪資本市場的發力點。細細梳理高新區上市企業名單,無論從行業分布,還是企業類型,科創型企業已然成為高新區上市企業的“中堅力量”。尤其是從科創板上市公司的各項成績中便可窺斑見豹。
去年上半年,高新區10家科創板上市公司合計營業收入約327.94億元、歸母凈利潤約2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6.37%、249.93%,發展勢頭十分強勁。作為“硬科技”企業的代表,阿特斯營收凈利在科創板“蘇州軍團”中雙雙“奪冠”。去年上半年,阿特斯實現營業收入約為261.05億元,同比增加31.71%;實現歸母凈利潤約為19.23億元,同比增加321.75%。
如何讓科創企業在資本的大江大河中乘風破浪?蘇州高新區圍繞“惠”字做足文章,針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政務服務、要素保障、創新環境、政策支持等,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保姆式”服務。
扎實的優惠政策不僅把“上市夢”“種”到企業心中,更為企業快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深耕細分領域,去年以來,國芯科技、長光華芯等多家A股“第一”在關鍵環節自主化上實現突破,推動產業發展向高端邁進,加快填補國內空白。國產嵌入式CPU第一股國芯科技成功研發Raid控制芯片CCRD3316,可實現同類產品的國產化替代,打破長期以來Raid控制芯片被國外公司壟斷的局面。A股第一家半導體激光芯片上市公司長光華芯在業內首次推出最大功率超過66W的單管芯片,芯片條寬290μm,最大效率超過70%,工作效率超過63%,是迄今已知報道的條寬在400μm以下高功率激光芯片的最高水平。
“謀”布局——
精準培育完善雨林“生態”
不久前,最新一期“蘇創大講堂”火熱開講,200余名創業者涌進直播間,與老師“屏對屏”互動。
“蘇創大講堂”是高新區打造的公益性線上培訓品牌,邀請行業專家,定期舉辦各式各樣的培訓,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已成為高新區精準服務企業的生動實踐。
在高質量發展的當下,即便資本市場的賽道在變寬,但因為涌入賽道的企業越來越多,競爭的焦灼感也從未緩解。如何脫穎而出?蘇州高新區推動企業上市的關鍵法寶還有一則——“謀”。
做優資本市場服務,助推實體經濟發展。近年來,高新區不斷完善雨林式“產業生態”,做優做實各項服務,助力更多企業擁抱資本市場,推動“高新軍團”發展壯大。
建機制、定政策,高位謀劃做細上市培育計劃。發布“雙引領計劃”,實施“啟明星工程”,打造“專精特新—瞪羚—獨角獸—上市公司”的梯度培育鏈條,成立上市公司協會,獲批科技部首批科技金融創新服務中心。
拓渠道、搭平臺,分類施策做大上市后備軍團。充實完善全區上市后備企業庫,按梯隊細分為三類精準培育。先后與滬、深、京交易所和全國股轉公司搭建合作基地,成為蘇州唯一與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全國股轉系統都建有合作基地的地區,形成了多層次資本市場“兩基地兩中心”服務格局。
優服務、塑環境,強化支撐做優上市全周期服務。打造金融資本集聚高地,大力發展以創投風投、私募股權投資為核心的金融服務,設立陽光匯利、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母基金和太湖光子產業投資基金等四支百億基金支持產業創新發展。
同時,充分發揮“蘇州高新區(虎丘區)上市公司協會”平臺服務優勢,搭建“走訪調研、產業對接、游學問道、交流培訓”四位一體的特色服務體系,推進落實科技企業分層分類、重點企業“一企一策”金融支持方案,助力區內優質企業上市“提速掛擋”,推動已上市企業做大做強。
布局未來,才能有未來。1月11日,西典新能將在上交所主板上市,迎來新年開門紅。如今,資本市場的“高新軍團”里,“老面孔”依舊強勁,“新生代”加速擴容,越來越多的創新企業在這片沃土上茁壯成長、結出碩果。而更優質、高效的服務,在助力資本市場“高新軍團”一步步壯大的同時,也將為這片發展高地注入源源不斷的向上發展動能。(蘇報駐高新區首席記者 劉曉平 蘇報通訊員 李巾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