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于《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李巾豪 本報記者劉琴
創業有夢想,就有舞臺。蘇州高新區以完善的引才體系、真金白銀的暖心政策、良好的創業創新環境,吸引了一批批懷揣創業夢想的人才紛至沓來,扎根在這里創業創新,一棵棵人才企業的“小樹苗”成長為“參天大樹”。當前,蘇州高新區精心構筑的雙創生態圈讓轄區蓬勃向上、技術超群的雙創主體正不斷涌現,雙創動能持續釋放,正成為“創業者樂園創新者天堂”。
9月底,一場秋季重大項目集中簽約開工儀式讓蘇州高新區聚集全城目光,總金額718億元的103個項目集中揭牌簽約開工,涵蓋了高端裝備制造、醫療器械和生物醫藥、綠色低碳、數字經濟等蘇州高新區重點發展的產業領域。
10月初,一場奮戰四季度暨優化營商環境推進大會,讓全球聽到了蘇州高新區聲音。緊扣“產業+科創”兩個重心,蘇州高新區全力以赴穩增長、抓創新、促轉型、優服務。
今年前三季度,蘇州高新區加快科技創新步伐,各類成果亮點紛呈:引進創新型企業1237家,高質量科技項目356個;南京大學蘇州校區東區加速推進,南大研究院、南大校友創新中心共37個校地合作項目簽約落戶,環南大科創圈啟動建設;江蘇省雙創、姑蘇領軍人才立項均列蘇州市第二……
“今年是蘇州高新區第四個十年發展的開局之年,蘇州高新區正以最實措施、最強載體、最優機制、最好服務,全力做優‘創業者樂園創新者天堂’兩大生態,全力打造創新資源集聚、創新生態活躍、創新協同高效的產業科創主陣地。”蘇州高新區黨工委書記、虎丘區委書記毛偉表示。
匯集高端資源要素
激發創新澎湃動力
近日,蘇州心擎醫療技術有限公司完成近5億元C輪融資,這也是心擎醫療2021年來的二度融資。此輪融資將主要用于多個現有及新增產品線的研發、臨床試驗及生產擴張投入。
心擎醫療于2017年5月在蘇州高新區成立,是一家心衰治療領域的創新醫療器械企業。“今年8月,我們研發的體外磁懸浮人工心臟臨床試驗正式啟動,屬于全國首創、全球第二個進入臨床的體外磁懸浮人工心臟。”該企業創始人徐博翎告訴記者,“國外同行走到這一步至少要花七八年,而我們只用了3年。這個奇跡與蘇州高新區的產業生態、各項政策支持息息相關。”
就在心擎醫療所在的江蘇省醫療器械科技產業園,集聚了江蘇省醫療器械檢驗所蘇州分所、巨翊科技醫療器械CDMO服務平臺、蘇州市醫療器械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等10多個公共服務平臺。徐博翎直言:“走路不到3分鐘,就能得到專業全面的服務。”
從孵化成長到發展壯大,蘇州高新區的高端創新資源覆蓋了企業發展的全階段,為其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圍繞區域主導產業布局,蘇州高新區加大創新資源集聚力度,先后與一批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重點科技企業深度合作,通過綜合創新型、人才團隊型、產業平臺型、企業創新型等類型,共建了一批大院大所大平臺,全力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打造“高端、高質、高效”的產業技術創新源頭,為創新型企業提供“足不出戶”的服務。
“高新區目前已集聚起以中科院蘇州醫工所、浙大蘇研院、清華蘇州環境創新研究院、南大蘇州創新研究院、南航蘇州研究院等為代表的的大院大所超100家。經過10多年的發展,這些院所既是人才的聚寶盆,也是孵化創新型企業的搖籃。”蘇州高新區科技創新局局長李偉說。
聚焦孵化載體建設,蘇州高新區已累計聚集眾創空間75家,其中國家級10家;累計孵化培育科技創新企業3000余家,培育各級科技領軍人才近400人次,獲批江蘇省民營科技企業、江蘇省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入庫企業、高新技術企業近300家,累計申報各類知識產權3000余項。
構筑360度扶持體系
夯實人才高質量支撐
讓創業人才堅定選擇到蘇州高新區創業,不僅因為這里有高度集中的創新資源,更有“真金白銀”的暖心舉措。
落戶不到半年,先后獲得100萬元安家補貼、100萬元項目資助,對蘇州高新區科技創新創業領軍人才、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博士苗霈來說,機遇與溫暖同在,“選擇蘇州高新區,真是選對了地方。”
今年2月,回國后的苗霈任職蘇州長光華芯光電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研發工程師,致力于高功率、高效率的垂直腔面發射激光器(VCSEL)芯片的研發。“我們的目標是未來3年可實現多結堆疊高功率VCSEL、倒裝背發射高功率VCSEL的小規模化生產,實現目標產品收入5000萬元。”苗霈說。
高質量的發展,需要高質量的人才。為營造更優更濃的創新創業氛圍,近年來,蘇州高新區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構建全方位的扶持體系,努力實現“人到蘇州才無憂,才聚高新最高興”。
去年11月,蘇州高新區在蘇州市率先發布打造“創業者樂園?創新者天堂”的人才新政。政策中明確,蘇州高新區每年立項支持200名以上創業領軍人才(團隊),給予最高5000萬元的項目扶持經費、600萬元的安家補貼、2000平方米辦公場所3年全額租金補貼。對于創新領軍人才,蘇州高新區加大支持比例,每年立項支持提升至30個,給予最高100萬元的項目經費和100萬元的安家補貼。
今年以來,蘇州高新區先后設立圓夢創業慈善基金,建起青年人才驛站,對創新創業人才提供最高20萬元捐贈和7天免費住宿。同時,蘇州高新區重點實施樂居工程,鼓勵新建商品住宅項目按一定比例配建人才住房,構建全區統一的人才優租房管理運營平臺,加大各類人才租房補貼標準。
與暖心政策同步,更多貼心服務緊隨而來。今年1月,蘇州高新區企業服務中心啟用,在江蘇省率先打造“審批+服務”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打響有深度、有精度、有速度、有溫度的“四度”特色服務品牌,提升人才服務獲得感。同時,將年滿60周歲的創新創業人才父母(不限戶籍)納入區養老服務對象,免費享受每戶每月最高48小時的居家養老服務,優先安排入住區內養老服務機構。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越來越多像苗霈一樣的高層次人才棲息在蘇州高新區。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蘇州高新區集聚高層次人才3.9萬人,擁有各級各類領軍人才超1900人次,主要人才指標均位居蘇州市前列。
搭建人才逐夢舞臺
優質項目紛至沓來
人才紛至沓來,如何涵養生態,厚植雙創沃土,讓一棵棵人才企業“小樹苗”成長為“參天大樹”?精心構筑的雙創生態圈讓轄區蓬勃向上、技術超群的雙創主體正不斷涌現,雙創動能持續釋放。
和往年一樣,今年7月,蘇州國際精英創業周高新區分會場系列活動如期開啟。2021第一屆上大·合工“智能制造”創新創業產業發展論壇、太湖科學城論壇、產才項目對接、創新創業大賽……一場場火爆的招才引智活動,讓天下英才切身感受到蘇州高新區的誠心與熱情。
數據顯示,在蘇州國際精英創業周前12屆活動中,共有來自20多個國家的近3500名高層次人才參加了蘇州高新區分會場活動。蘇州高新區通過創業周已累計落戶項目925個,其中,近50%的落戶人才具有博士以上學歷,入選國家級重點人才工程7人、江蘇省雙創計劃35人、姑蘇領軍人才66人。蘇州國際精英創業周已成為區域創新發展的有力抓手。
以蘇州國際精英創業周為代表,蘇州高新區每年都會組織多次創新創業大賽和路演。“智匯蘇高新”創新創業大賽是蘇州高新區為加強科技成果轉化、整合創新創業要素而搭建的引才平臺,為企業和人才提供創新創業大講堂、創業精英私董會、人才聯誼會等活動,打通了蘇州高新區區領軍人才立項的綠色通道。
對此,蘇州高新區科技創新創業領軍人才鄭國砥感觸頗深。“來蘇州高新區創業是看中了其良好的營商環境。在創新創業大賽中,我獲得了10萬元資助,并獲得了蘇州高新區100萬元項目資助和100萬元安家補貼。尤其是落戶在蘇州創業園特別舒心,在物業、場地、貸款等多方面給予支持。”鄭國砥對記者表示,其團隊的項目獲得蘇州高新區“智匯蘇高新”2020年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
鄭國砥是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博士后。2019年4月,鄭國砥創辦蘇州和青環境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基于氧氣—溫度聯合控制的有機廢棄物高效處置及資源化利用的裝備研發與產業化。目前,該公司已申請發明專利7項,實用新型專利23項,軟件著作權3項,已授權相關知識產權16項,于2020年被認定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江蘇省級民營科技型企業。“未來,定然會越來越精彩。”鄭國砥說。
據悉,2021年,蘇州高新區通過前期廣泛征集大賽資源,結合蘇州高新區產業特色,全年在北京、上海、深圳、西安、武漢等科創資源集聚的城市舉辦27場大賽,吸引更多人才、項目到蘇州高新區落地生根。
為了讓人才發展有空間,事業更出彩,蘇州高新區成立了蘇州高新科技招商中心有限公司,全面負責科技招商引資、引智、引技工作。同時,蘇州高新區還著力優化營商環境,制定出臺《蘇州高新區(虎丘區)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綠色通道實施辦法》,通過科技服務中心、企業服務中心,建立起企業全生命周期的服務體系。蘇州高新區每天安排專人負責重點項目的審批進度跟蹤服務,密切對接企業需求。企業從落戶、人才引進等咨詢對接,到登記注冊、項目建設以及后續發展的投資融資、人才培訓、創業輔導、技術創新、市場信息等,都可獲得全方位的保姆式服務。
厚植產才融合沃土
釋放人才“虹吸效應”
除了完善的引才體系,蘇州高新區還有許多地方吸引人才聚集。“這里,上下游產業配套較為完善、區位資源優勢明顯、產業基礎雄厚、營商環境優越、行業人才高度密集。”銳杰微科技集團董事長方家恩坦言,來到蘇州高新區,就是選對了一個大展拳腳的舞臺。
夢想由此起步。今年5月,銳杰微科技集團總部遷入蘇州高新區,更名為蘇州銳杰微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并作為未來上市主體,力爭在3年內成為國內高端芯片封裝行業的排頭兵。
今年9月,蘇州銳杰微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在蘇州高新區正式開業。除了集團總部職能外,該公司還將在蘇州高新區規劃布局封測研究院、研發中心、封裝工程技術中心,積極布局第三代封裝技術,為全球客戶提供服務。其中,總投資超過18億元的先進封測業務,預計未來5年內產值將超過20億元。
產業興則人才聚,人才聚則產業興。在蘇州高新區,人才和產業發展“比翼雙飛”,互促共進,讓各類人才的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涌流。
蘇州銳杰微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在的集成電路產業,是蘇州高新區引領區域創新發展的主導產業。為了更好地促進該產業發展,蘇州高新區優化發布了《關于加快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成立總規模達100億元的產業發展專項基金,大力支持集成電路產業快速集優發展。
去年12月,蘇州市集成電路創新中心在蘇州高新區啟動,入駐了一批專業機構和服務平臺,引進了一批優質項目和高端人才,創新資源不斷聚集,創新動力不斷迸發,產業鏈持續邁向中高端。今年9月,蘇州高新區揭牌成立了蘇州高新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統籌全區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同時,集成電路三年發展計劃發布,將力爭3年內聚集集成電路企業300家以上,年產值超300億元,打造長三角地區集成電路產業高地。
產業的高度決定了人才的層次,而人才又是產業騰飛的翅膀,是產業發展的助推器。目前,蘇州高新區已擁有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兩大主導產業,醫療器械和生物醫藥、集成電路、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以及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未來產業。全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分別達62.8%、56.3%,產才融合,人才“虹吸效應”持續放大。
升級服務尋求突破
助力企業駛入快車道
聚焦產業和人才,蘇州高新區人才引領創新、創新驅動發展的腳步越邁越穩,越邁越大。在新的起點上,如何破解要素制約,實現跨越式發展?蘇州高新區給出了答案:創新。
蘇州高新區大膽先行先試,巧妙地將科技與金融進行融合,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涌向蘇州高新區重點發展的產業領域及科技創新型企業,構筑與現代產業體系高效融合、互動繁榮的科技金融服務生態體系。
蘇州特瑞藥業有限公司就是蘇州高新區創新金融服務的受益單位之一。該公司法人初虹介紹,2016年公司成立以來,已獲得由蘇高新金控負責具體運營的“江蘇省科技成果轉化風險補償專項資金貸款”,金額達2600萬元。在資金支持下,該公司購置了先進的設施設備,建立了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和與國際接軌的產品質量標準,入選2020年度獨角獸培育企業,初虹本人也獲評蘇州高新區科技創新創業領軍人才。
數據顯示,“蘇科貸”目前已累計扶持蘇州高新區科技企業424家(次),累計放款14.17億元。其中,高新技術及培育企業362家(次)、瞪羚企業33家(次)、獨角獸培育5家(次)、各級人才創辦企業230家(次),助力3家企業科創板上市,18家企業登陸新三板。
在做好江蘇省省級“蘇科貸”、蘇州市市級“科貸通”等科技貸款基礎上,蘇州高新區相繼推出一系列區級政策性科技金融信貸產品,如“高新貸”“科技成果轉化貸”“融醫貸”等,滿足不同企業需求,讓科技金融成為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的催化劑。
前不久出爐的《蘇州高新區創新型企業培育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再一次提振了特瑞藥業等創新企業的信心。《計劃》明確,在資金支持方面,蘇州高新區對首次入選區級高成長培育企業和高成長企業的分別給予最高100萬元、500萬元的獎勵;對當年新認定的區級瞪羚培育企業和瞪羚企業分別給予最高10萬元、20萬元的獎勵。同時,蘇州高新區將在3年內新增創投機構300家,新增支持創新型企業發展基金100支,讓企業創新不差錢。
《計劃》還明確,未來,蘇州高新區將從加強創新企業源頭引育,強化企業梯次培育,提升企業創新能力以及構建企業服務體系等多角度出發,致力打造一批創新型領軍企業,構建“科技型中小企業/民營科技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入庫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瞪羚/高成長企業”四級創新型企業培育梯隊。“接下來,蘇州高新區將一如既往會聚八方英才,擁抱全球智慧,緊緊抓住創新生態關鍵環節,優化各類創新服務,營造優良的創新創業生態,為創業的夢想點亮前行的明燈,全力打造‘創業者樂園創新者天堂’。”毛偉表示。